千古奇文,讨武曌檄文

千古奇文,讨武曌檄文

诠释淡然 2025-10-02 看点 4 次浏览 0个评论
《讨武曌檄文》是一篇千古奇文,它言辞犀利,痛斥武则天篡夺李唐皇位的行径,文中列举了武则天诸多罪状,如牝鸡司晨、残害忠良等,骆宾王以磅礴的气势和激昂的情感,从政治、道德等多方面对武则天进行批判,此文不仅展现了骆宾王卓越的文学才华,也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各方矛盾,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批判产生了深远影响,成为研究唐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。

千古奇文,讨武曌檄文

武则天,乃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正统女皇帝,她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,充满了传奇色彩,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争议与讨论,在她称帝的漫漫征途中,有一篇檄文流传甚广,此即骆宾王所撰写的《讨武曌檄文》,这篇檄文言辞犀利,气势恢宏,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骆宾王超凡的文学造诣,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武则天称帝这一事件的复杂心态。 《讨武曌檄文》开篇即以“伪临朝武氏者,性非和顺,地实寒微,昔充太宗下陈,曾以更衣入侍,洎乎晚节,秽乱春宫,潜隐先帝之私,阴图后房之嬖,入门见嫉,蛾眉不肯让人;掩袖工谗,狐媚偏能惑主,践元后于翚翟,陷吾君于聚麀,加以虺蜴为心,豺狼成性,近狎邪僻,残害忠良,杀姊屠兄,弑君鸩母,神人之所共嫉,天地之所不容,犹复包藏祸心,窥窃神器”等言辞,对武则天展开了疾风骤雨般的猛烈抨击,骆宾王指责武则天出身卑微,曾侍奉过唐太宗,晚年更是秽乱宫廷,其行径阴险狡诈,残害忠良,弑君鸩母,实乃罪大恶极之人,这些言辞虽略显夸张与偏激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社会对武则天的诸多不满与反感。 骆宾王在檄文中亦指出了武则天的部分优点与功绩,他言道:“君之爱子,幽之于别宫;贼之宗盟,委之以重任,呜呼!霍子孟之不作,朱虚侯之已亡,燕啄皇孙,知汉祚之将尽;龙漦帝后,识夏庭之遽衰。”意即,武则天虽篡夺了皇位,然而她亦有可取之处,诸如重视教育、任用贤能、发展经济等,这些言辞虽略显矛盾与不统一,但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武则天的复杂态度。 在檄文的结尾,骆宾王抒发了对武则天的愤怒与谴责,他称:“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何托?倘能转祸为福,送往事居,共立勤王之勋,无废大君之命,凡诸爵赏,同指山河,若其眷恋穷城,徘徊歧路,坐昧先机之兆,必贻后至之诛,请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谁家之天下!”此言之意为,武则天虽已篡夺皇位,但其统治实则并不稳固,她的所作所为已然激起了人民的不满与反抗,倘若她能够及时醒悟,改弦易辙,那么她仍有机会挽回自身命运,否则,她必将面临灭顶之灾。 《讨武曌檄文》无疑是一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章,它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武则天称帝的复杂态度,更全方位地展现了骆宾王卓越的文学才华,这篇檄文言辞激烈,气势磅礴,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同时也为我们深入了解武则天的统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。

千古奇文,讨武曌檄文

转载请注明来自邯郸市邯山区渚河路小学,本文标题:《千古奇文,讨武曌檄文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