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传承 创新未来,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的师范精神之路

百年传承 创新未来,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的师范精神之路

传说种の娲娲 2025-08-12 热文 7 次浏览 0个评论

百年传承 创新未来,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的师范精神之路

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教育学府,始终秉承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师范精神,在传承与创新中培养了大批优秀教育人才,学校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,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,构建了“师范性、地方性、应用型”办学特色,形成了“五练一熟”等特色培养模式,近年来,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、推进智慧教育、打造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等举措,推动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化转型,学校积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,牵头成立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教育发展联盟,助力乡村振兴,百年积淀下,学校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,持续为东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在中国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,坐落着一所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教育使命的学府——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,作为黑龙江省师范教育的璀璨明珠,这所历经七十余载风雨的学府,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卓越的教育理念,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"四有"好老师,从建校之初的筚路蓝缕,到如今的蓬勃发展,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始终秉承"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"的校训精神,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超越,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师范教育时代华章。 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的历史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初期,1951年,伴随着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起步,哈尔滨师范学校应运而生,建校初期,面对校舍简陋、师资匮乏的困境,第一代哈师人怀揣"教育救国"的崇高理想,在艰苦环境中开启了师资培养的宏伟征程,当时的办学定位清晰而坚定: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培养急需的小学教师,1978年,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学校升格为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,实现了从中等师范向高等师范的历史性跨越,七十余载春华秋实,学校虽历经多次调整,但"师范"二字始终是其最鲜明的标识,彰显着对教育初心的永恒坚守。 作为东北地区师范教育的中坚力量,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体系,学校坚持"立足龙江、服务基层"的办学定位,构建了"师范性、应用型、地方性"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,在专业布局上,形成了以小学教育、学前教育为双核,特殊教育、艺术教育等为特色的专业集群,针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实际创新的"全科教师"培养项目尤为亮眼,该项目培养的"一专多能"型教师有效缓解了偏远地区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,成为教育部推广的典型案例。 在教学改革领域,学校开创性地构建了"校地协同、四位一体"的实践教学体系,与哈尔滨市及周边县区共建的百余个教育实践基地,形成了"理论学习—教育见习—实习实训—顶岗支教"的螺旋式培养路径,数据显示,该校学生累计完成课堂教学实践超50万课时,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五年达96%以上,就业对口率保持在93%的高位,这些数字生动诠释了"教学做合一"育人模式的显著成效。 师资建设方面,学校实施"双师工程"与"名师计划"双轮驱动,创新性地推行"5+1"教师发展制度(5年高校教学+1年基础教育实践),聘请了包括32位特级教师在内的行业导师团队,打造了一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"双师型"队伍,2022年,学校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完成的《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》荣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,彰显了科研反哺教学的丰硕成果。 校园文化建设独具匠心,"崇德尚教、求实创新"的校训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,通过"师范文化月""名师工作坊"等品牌活动,培育学生教育情怀;"蒲公英支教团"累计服务农村学校127所,惠及学生2万余人次,这种浸润式的文化熏陶,使"乐教适教"成为学子们共同的价值追求。 面向教育现代化新征程,学校正以"新师范"建设为契机,着力打造三大创新平台:智慧教育实训中心、乡村教育振兴研究院、中俄教师教育交流中心,同时深化"UGS"(高校-政府-中小学)协同育人机制,探索"人工智能+教师教育"的新路径,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学校坚定走"精师范、强应用、显特色"的内涵式发展道路,朝着建设东北地区一流师范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。 教育是国之大计,教师是教育之本,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,照亮着龙江大地的基础教育,据统计,建校以来培养的5万余名毕业生中,有68%扎根县乡基层,他们如同顽强的蒲公英,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,在这些平凡教师日复一日的坚守中,我们看到了"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"的最好诠释,这既是哈师专办学的初心所在,更是其献给新时代最珍贵的教育答卷。

百年传承 创新未来,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的师范精神之路

转载请注明来自邯郸市邯山区渚河路小学,本文标题:《百年传承 创新未来,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的师范精神之路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